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们一起走过 年轮——梁晓声

我们一起走过 年轮—梁晓声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s0152tveqv3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简介:梁晓声,原名梁绍生。当代著名作家。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,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。1968年到1975年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劳动。现居北京,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。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、编剧,中国儿童电影制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、散文、随笔及影视作品。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。

文坛常青树梁晓声

陈华文

40年来,他创作了1000多万字的长中短篇小说、杂文评论和影视剧本,是当代作家中无可争议的高产作家。他的创作紧跟时代步伐,触及社会良心和人的灵魂,他的文学担当和家国情怀,注定成为这个时代文学艺术创作的精神坐标。他就是作家、教授、中央文史馆馆员梁晓声。


著名作家梁晓声是中国文坛的常青树,他开了知青文学创作的先河,出版的一系列文学作品,深刻地展示了知青群体的痛苦与快乐、求索与梦想,真诚地礼赞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,为知青一代树立起不屈的精神丰碑……

知青文学的开拓者

梁晓声原名梁绍生,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,祖籍山东荣成。1968年,高中毕业的他,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,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“兵团战士”,在北大荒度过了7年的知青岁月。由于他擅长写作,被批准参加了全兵团的文学创作培训班。他参加文学培训班期间,创作了小说《向导》,并发表在当时的《兵团战士报》。


1974年,复旦大学的一名老师到兵团招生,在佳木斯偶然读到梁晓声的《向导》,认为写得不错,便立即启程赶往黑河,想见一见他。梁晓声后来回忆:“那次我们见面后畅谈了一上午的文学,尽管这样在当时很危险。”随后,这位老师返回上海,力荐并说服学校给他寄来了录取通知书。就这样,梁晓声成为复旦中文系的一名大学生,圆了大学梦。


1977年,梁晓声从复旦毕业后,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文学编辑工作。和许多知青相比,他感到尤其幸运。很自然地,他开始正式从事文学创作。知青生活经历,是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源泉。他相继创作了北大荒知青题材的系列小说《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》《今夜有暴风雪》《雪城》《师恩难忘》《年轮》等等。


《今夜有暴风雪》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,并获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。


梁晓声的知青系列小说,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,且很快被改编成电视剧。电视剧《今夜有暴风雪》《雪城》相继播放后,成为大江南北街头巷尾谈论的热点,梁晓声的名字也家喻户晓。《雪城》播出后影响实在太大,剧组便送他一台18英寸的彩电,这着实让他受宠若惊。 

社会变迁的思想者

上世纪90年代之后,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提速,经济发展迅猛,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而来。梁晓声将目光转向了现实社会。他面对纷繁芜杂的都市生活,创作了揭露人性丑恶的长篇小说《恐惧》、《泯灭》,还创作了都市情爱小说《伊人,伊人》。他试图从不同的创作主题和维度,揭示人间生活百态。


随后,梁晓声就用“两支笔”写作,一支笔写文学作品,一支笔写杂文评论。1997年,他出版了《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》。该书中,他发挥作家感性思维的优势,用生动鲜活的语言,为社会各个阶层人物进行“画像”。在他看来,由于财富分配失衡,使得道德失范的事件时有发生。他说:“不正视某些现实问题,社会将很危险。”


梁晓声除了写作,对教育也极为关注。2002年至今,他一直任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。梁晓声说:“给那些真正喜欢文学、又有潜力的年轻人讲课,是最有意义的事情。”在大学校园,他不是“挂牌教授”,而是坚持每学期给本科生开课,主讲“文学写作与欣赏”课程。他常常在课堂上点评学生的作品,对学生习作的评语最多时达到5000多字,他还自掏腰包支持学生办刊物。2006年梁晓声被评为“全国师德标兵”。


梁晓声梳理历史文化、反思人性本质、观察社会生活,相继出版《郁闷的中国人》《忐忑的中国人》《中国人,你缺了什么》《真历史在民间》《中国生存启示录》《中国人的淡定从何而来》等等。在他看来,非虚构的文本介入当下生活,也是作家的应有之责。他说:“一个国家是不能没有一些精神贵族的。否则的话,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就不值一提。”

人文精神的坚守者

2015年初,梁晓声出版了《我们的时代与社会》《我相信中国的未来》两本书。书中凝聚着他对社会的思考,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文关怀与家国情怀。梁晓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,对于当前很多人远离纸质书籍阅读、乐于手机阅读深表担忧。他说:“读书让我做人有原则,正是因为有原则,人们尊重的是我这个人,而不是因为我写了多少字。”


梁晓声除了重视成年人的阅读,还重视青少年和儿童的阅读与写作,他刚刚编写出版了《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》《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》两本书。他的用意就是要告诉孩子们:阅读和作文不是包袱,而是一件愉快的事。另外,他希望孩子们从分数的压力中解脱出来,在书香氛围中快乐成长。

来源:凤凰视频、人民日报·海外版


   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 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

   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